“以往都是用小機器育秧,一小時500盤,今年用上了新機器,一小時可以達到2000盤,效率翻了4倍?!痹诮K省句容市寶華鎮倉頭村,種田大戶趙賢財指著一套整盤氣吸式水稻精量對穴育秧播種流水線告訴記者。
李耀明團隊不走尋常路,采取了與機械式完全不同的方式——氣吸式,保證種子受損率不高于0.5%。在精度上,團隊采用吸針式,直徑1—1.2毫米的吸孔能實現“一針一穴、一針一?!钡木坎シN?!氨热?,江蘇的晚粳稻一個穴里要播種3—4粒,再生稻要2—3粒,只需根據水稻品種更換吸種盤就可以實現?!眻F隊成員、江蘇大學教授陳進介紹,吸針式精量播種的合格率不低于92%、空穴率不高于1%。
整盤氣吸式水稻精量對穴育秧播種技術由江蘇大學教授李耀明的團隊歷時近30年研發攻關,如今已成功實現產業化。團隊推出了2BYLQ-750、2BYLQ-2000型整盤氣吸式水稻精量對穴育秧播種裝備,相關技術處于國際先進水平。農業農村部近日發布2024年農業主導品種主推技術名單,該技術位列其中。
農機農藝融合,推動糧食大面積單產提升,推動農業生產提質增效,是李耀明等農機人的共同追求。李耀明表示,改進水稻精量播種裝備依然任重道遠。水稻種子表面有小毛刺,吸取時容易發生粘連或掉落,未來還要解決這個問題。而且水稻品種繁多、形狀各異、千粒重差別大,進一步提升裝備的播種精度和適應性,是團隊下一步攻關的重點。